传媒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兰州文理学院“文化、旅游、传媒、艺术”四大方向之一的主体性二级学院。学院重点培养文化科技领域传媒工程技术人才和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以“两个转换”(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三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对接)为办学特色。“两转换,三对接”已成为我院的办学共识。学院面向我省文化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服务地方经济,紧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智慧城市建设和我省产业链布局,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院专业建设主动围绕学校“文化,传媒、旅游、艺术”四大方向转型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目前学院设有四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5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教授6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21人,博士27人(其中在读博士6人),高级工程师10人。
学院实验室占地面积为2513平方米,实验台件数为2577件,设备有效资产达到2000多万元。设有广播电视工程实验中心、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通信工程实验中心、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实验中心。
学院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4门。近三年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发明国家专利近20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5篇,国家核心20篇),出版教材15部,获得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专利20余项。4人曾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学院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达100余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0多项。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高度关注每位学生的就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不断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目前在广东,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甘肃等地为各专业建立了甘肃天水华天电子有限公司、甘肃华悦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胜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昌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名硕(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兰州伯骊江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甘肃客源电力集团公司等11个就业实习基地。近6年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2019届就业率:96.1%,2020届就业率:96.8%,2021届就业率:94.9%。2022届就业率:98.73%,2023届就业率:98.06%。2024届就业率达到96%,2025就业率达到95.8%。多年来考研率位列全校前茅。
学院遵循高等学校办学规律,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对标追赶,转型提升,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专业转型发展、强化内涵建设,产教融合,培养传媒工程技术及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型高素质人才。